这场战争一打就是68年,历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。乾隆22年,清军翻越天山追击残部,在格登山刻下“格登之崔嵬,贼固其垒。格登之严严,贼营其穴”的碑文。战后,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府,派驻5万大军,屯田、铸币、丈量土地,将新疆彻底纳入版图。若当时清朝选择退缩,沙俄必将趁虚而入,西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恐怕早已易主!
1690年,乌兰布通之战爆发。准噶尔军队用“驼城战术”排列万头骆驼,背上箱垛蒙湿牛皮,形成移动堡垒。清军火炮虽轰开缺口,却在近身肉搏中遭遇准噶尔的“赞巴拉克”火枪。这场惨烈的战斗,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都战死沙场。但康熙没有退缩,而是总结教训,三年后再次挥师北上,在昭莫多之战中以“诱敌深入+包抄突袭”战术,歼灭准噶尔主力。
教科书总说清朝“窝囊”,却绝口不提它曾用三招改写中国命运!当准噶尔妄图吞并西北、西藏面临分裂危机、西南土司割据千年,这个被骂惨的王朝竟下了死手——康熙三征准噶尔、雍正改土归流、乾隆设驻藏大臣!从雪域高原到西北大漠,每一招都把领土牢牢攥在手里。若不是这三大“狠操作”,如今的中国地图,怕是要空出半壁江山!别被晚清的屈辱骗了,真实的清朝,才是中国版图的“硬核奠基者”!
17世纪末,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汗国如同一头凶猛的草原巨兽,不仅吞并了天山南北,还将触手伸向蒙古高原,甚至喊出“圣上君南方,我长北方”的狂言。此时的清朝刚平定三藩之乱,国库空虚、人心未稳,朝堂之上几乎一边倒地主张妥协。但康熙皇帝却拍案而起:“若准噶尔不灭,边疆永无宁日!”
在清朝之前,西藏与中原王朝长期维持“朝贡关系”,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地方势力手中。1717年,准噶尔军队突然翻越昆仑山,占领拉萨,西藏局势瞬间失控。康熙立刻意识到:若西藏失守,蒙古、青海将危如累。